近日,加拿大聯邦衛(wèi)生部長安布羅斯(Rona Ambrose)宣布,由目前主要承擔加拿大食品安全檢驗工作的加拿大食品檢驗署(下稱“食檢署”)抽調30名精兵強將,設立檢驗核實小組(Inspection Verification Teams),對本國的食品安全檢測體系進行評估。
衛(wèi)生部新聞發(fā)言人賈布爾(Tammy Jarbeau)介紹稱,成立檢驗核實小組的目的,是在現有對聯邦級別的屠宰場和肉類加工廠的食品安全檢驗基礎上,對檢驗行動本身的徹底性進行核實,最終是要讓加拿大的家庭能夠對本國的食品安全系統(tǒng),有充足的信心。“檢驗核實小組的具體工作內容包括,核實加拿大食品檢驗署的檢查工作,以確認這些檢驗工作是否行之有效,是否能夠保持一致。”
加強檢查力度
聯邦政府將在今年秋季到來之前,在加拿大全境內安排30位檢驗核實員。從6月起,首批18位核實員以3人為一小隊,開始檢查聯邦級肉類加工場,然后要檢查所有的聯邦級企業(yè)。預計每年核實小組要檢查160多個工場。這里所指的聯邦級工場,是指在加拿大聯邦政府備案的食品加工企業(yè)。加拿大的《食品和藥物法》規(guī)定,所有的家禽和牲畜的屠宰及加工,都必須在聯邦政府或省政府備案登記的工場內進行。而這兩類工場的唯一區(qū)別,就在于聯邦級工場生產的肉類,可以跨省運輸及銷售,還可以出口到國外;而省級工場的肉類產品,只能在本省范圍內銷售。
目前,加拿大95%的動物屠宰工作是由聯邦級屠宰場來完成,且大部分的肉類加工也是在聯邦級加工場內完成。
而食檢署的工作,就是檢查這些工場的運營是否符合條例,例如查看肉類加工人員的著裝和個人衛(wèi)生狀況、加工機械的消毒情況等。同時食檢署還對產品進行抽查,看里面的殺蟲劑、抗生素和磺胺藥物的含量是否達標,是否為患病的禽畜肉類等。
目前,食檢署每年會收到2000多份消費者投訴,而他們所要進行的調查則為3000多個。
防患于未然
嚴格的食品安全檢驗,只是加拿大各級政府打造的食品安全網的一個部分,而在前期由其他部門參與的防范性措施,不但增加了食品的安全性,也減少了由于生產出不安全食品而造成的損失。
以安大略省農業(yè)廳為例,它為農場主們準備了詳細的食品安全手冊和光碟,教導農場主們在飼養(yǎng)牲畜時,如何免受生物、化學和物理的風險。
例如,這些教材就指點農場主們要及時清洗載貨的卡車,以免上一次購買化肥或殺蟲劑時殘留的化學藥劑,感染到這一次裝載的待售牲畜身上。
農業(yè)廳提供的資料如此的詳盡,涉及了幾乎所有與食品安全有關的方面。例如,在獸醫(yī)篇章內,農業(yè)廳就教導農民 采取哪種手段,可以在運輸山羊的過程中減少山羊的疲勞,以保證山羊的免疫力以及山羊肉的質量。
利用新技術
另外,農業(yè)廳也充分利用了數字化管理技術,以便快捷地追蹤農業(yè)產品的來源和去向。這套追蹤體系首先對農場的土地進行基礎編號,然后根據這個基礎編號,對土地上出產的農產品,無論是蔬菜、水果還是牲畜再進行溯源編號并制成條形碼溯源標簽。如果是出口到美國的牲畜,還會再裝上微型無線電識別裝置,方便海關檢疫人員獲取牲畜的基本資料。
這套數碼溯源體系平時并不顯山露水,而一旦發(fā)生食物中毒事件,衛(wèi)生檢疫人員很快就能追蹤到食品的來源、數量、生產日期、接收日期、運輸方式、運輸過程中經過了哪些地方等資料,甚至還能確認運貨卡車的類型、車牌號碼和司機的名字,通過排除法來確定污染食品的污染源。
加拿大最大的豬肉生產加工商楓葉食品公司建立了豬肉追蹤系統(tǒng),養(yǎng)豬場必須提供并及時更新其擁有的生豬血液和毛發(fā)樣本,楓葉公司從樣本中提取DNA資料輸入其數據庫(生物DNA證據信息)。該系統(tǒng)可在數小時內對其銷往各處的豬肉制品一直追溯到此肉豬的出生地點。
另外,各省農業(yè)廳還與其他機構合作,為食品加工企業(yè)提供免費或收費的課程,教導生產安全食品的程序。
上述做法,是加拿大各級政府遵循國際公認的HACCP(Hazard Analysis Critical Control Point,即“危害分析和關鍵控制點”,是科學、簡便、實用的預防性的食品安全控制體系)原理,根據本國情況制定出來的具體措施。